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生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生读后感1再读路遥,只觉一股朴实的气息,如他笔下反复描述的土地,深沉,厚实。不用任何华丽的词藻,
对于《人生》里的高加林,我是又恨又怜。故事的开始给了他很多悲情遭遇,公家职务被人用关系换下来了,读过书的他不甘心也不好意思下地干活,他的命运从天堂一脚踏入地狱。人在落魄或是落寞时总是很脆弱,尤其是感情。就在这时候巧珍出现了。上天不会把人逼上绝境之路,巧珍的温柔、热情和对他覆水难收的爱着实感动了高加林,也感染了他的生命。爱的暖流漫过了精神上的冻土地带,新的生机便勃发了。他积极的开始新的生活。
她是他生命的一盏灯,为他温暖最暗的一段路。可是,天明了,他还会记得那盏灯么?
他有知识,有思想,有雄心,不甘心一辈子平平庸庸的奉献给土地。他只是缺少一阵东风。他的东风来了,高加林的叔叔转业到地方做了劳动局局长。他稀里糊涂地做了县委通讯组干事,生活在一瞬间发生巨大转折。他的天突然亮起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让人眼花缭乱,他的心也乱了。
我十分的爱巧珍。她勇气十足的爱着一个人,又能设身处地的为他着想,当这个人抛弃她,和别的女人共赴美好前程的时候她成全他。最后高加林被人揭露走后门,失去工作后,她央求姐姐替高加林争取一个村教师的名额。她的心就像金子一样。只是最后她已嫁为人妇,他却发现自己爱的是她。
故事的最后,高加林再次失意,同村的人们没有嘲笑,而给了他莫大的安慰和鼓舞。我突然懂了人需要宽容。很多年前读到结尾,我或许是在心里暗暗说:瞧吧,终于有了报应,谁让你负了巧珍这么好的人呢。可是这次我突然觉得高加林也没有错,这只是他的选择。看到最后,想想高加林一波三折的命运,或许这才叫人生。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人生读后感21、调整心态:
多段式的人生,自我更新、自我革命将会是未来我们每个人的第一生存技能,喜新厌旧可能会成为人类的美德。作者认为由于三段式人生的崩溃,多段式人生的到来,这种快速变化的节奏要求我们必须要时刻拥抱新鲜事物。
2、职业考虑:
这种剧烈变化的生活节奏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必须要学会自我否定、自我更新。我们要习惯于经常跟过去的自己说再见,每过一段时间就要把自己清理一遍,敢于放弃已经拥有的东西,包括你的经验、学历、知识,甚至还有你的三观。在这长达一百岁的人生里,你的三观毁被来回地颠覆,重建,再颠覆,再重建,将会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在百岁人生里,学习将会是贯穿我们一生的任务,也就是所谓的终身学习。这种娱乐产业和教育产业的结合,也是未来的一个重要趋势。
要大量原创性工作的那些行业,比如说像科研、设计、文化创意产业、娱乐业、教育业,这些产业会保留下来,并且还会发展得更好。同时,还有一些比较低层的、不需要太多科技含量的,像理发、化妆、餐饮业这些个人服务产业也会被保留,而且服务业的需求会越来越大;除了这两头之外,中间大量的、科技含量一般并且具有重复性、标准性、容易被指令描述的行业,都全部将被人工智能无情的取代,这就是所谓的中间行业被掏空。比较典型的像中介、金融、物流、医疗、会计、银行,可能是最新被替代的重灾区。
除了行业的巨大优势以外,多段式人生带来的巨大流动性也是大城市的优势之一。
3、有关沟通:
在百岁人生里,我们必须要学会跟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打交道,跨年龄交往,忘年交只会越来越多。因此,就要求我们要有更强的沟通和交流能力,以及更加开放的心态,真诚地迎接来自不同年龄阶段的新朋友,千万不要再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跟你年龄不同的人。
4、关于选择
选择越来越难,那该怎么去做选择呢?作者也给我们提了两个建议。一个是要经常性地放空自己,就是在漫长的一生里,不要急着一直埋头赶路,可以适当地停下来,轻松一下。第二个是一定要从现在开始重视个人无形资产的积累,就是你的个人信誉、口碑、人脉圈子、信息渠道等等这些。
人生读后感3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挫折与苦难,而人们对待它们的态度却有所不同。有的人从此自暴自弃,对人生绝望;有的人却豁达开朗,凭着坚强的意志,走出了黑暗阴霾。如果你将面临这样的情况,是选择前者还是后者呢?
《耐磨的人生》中作者的朋友就对这个问题做了很好的诠释。他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失去了右手,起初又哭又闹,笨拙地穿衣,歪歪扭扭地写字,刮胡子时将脸刮得鲜血淋漓,认为自己活不下去了。可是他一直劝自己,鼓舞自己坚持活下去。后来,他慢慢平静下来,坦然地面对人们异样的目光,明白自己有一条韧性十足而又耐磨的命,不应该懦弱地向命运低头。
读了这个故事,我收获满满:人可以忍受一切不幸,即使所有的器官失去了直觉,也能在心灵中继续活着。人不论处在怎样艰苦的困境中,都不应该自暴自弃,为天空中的曙光,我们理应活着,为了美好的生活,我们更理应活着。我们应该明白:生活中每天都充满着希望,时时刻刻分分秒秒也充满着希望,我们当然要自强不息,不屈不挠!
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像张海迪阿姨五岁时患了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但是,她不抛弃不放弃,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累计无偿为人们治病一万多次。她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
邰丽华阿姨幼年因高烧失去听了,幼年因高烧失去听力,15岁接受正规的舞蹈训练,因为失去听力的缘故,经常找不准节拍,动作不对,一次又一次地摔倒,爬起,摔到,爬起……以至小腿上留下了一道又一道请黑的伤疤。但是她凭着对艺术的执著,和与生俱来的天赋,终于成为为一名杰出的舞蹈家。
人生是一条弯曲不平的小路,耐磨且韧性十足,走到转角处时也不必低头。王勃有句名言:“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只要充满希望,自强不息,就一定能走出黑暗,迎来曙光!
人生读后感4路遥的《人生》是看完一阵之后,感触才来的越发强烈,当下浮躁现实的社会,让我们越来越能感受得到巧珍给的那份纯真善良爱情,是那么的不容易,给我个人感受最深的是,当我们面临人生的未知和选择时,我们或许迷茫或许纠结。如果走错,愿归来你还是少年。尤其是爱情里,希望我们每个人遇到的爱情都是纯洁的美好的不掺任何杂质的,对待那个将要陪伴你一生的人,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拿出最起码的尊重和最尊贵礼遇,善待。不将它亵渎,不将它利用。
封面上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柳青)。这句话正是对高加林人生的概括,从民办教师到农民,从农民到新闻干事, ……此处隐藏5895个字……业回到村里后当上了民办小学的教师,好景不长,他就被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顶替了,重新回到了土地。正当他失意无奈,甚至有些绝望的时候,善良美丽的农村姑娘刘巧珍闯进了他的生活,她的爱质朴纯真,她以她的那种充满激情而又实际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炽烈的爱。可再次回到城市的高加林,在经过反复考虑后,接受了黄亚萍的爱,当他委婉地对巧珍表达了他的这种选择后,巧珍含泪接受了。可好梦难圆,高加林通过关系得到城内工作这件事终于被人告发了,他要面对的是重新回到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所有的理想和抱负如同过眼云烟难以挽留了。最终他褪去了骄傲,认清了现实,接受了德顺爷爷的一番话,而后懊悔的扑倒在了地上。
其实人生有时便是这样,这个充满故事的词,总会落下酸甜苦辣咸的痕迹,如同我们一样,如那小说中的高加林一般,想法设法的掩饰那些不体面的过往,可就算我们在歇斯底里,也都无济于事。最后,我们想明白了:“人生,其实无非是矛盾与选择的综合体,无关对错,仅仅在于我们能否有勇气在矛盾中作出选择并勇敢承担一切后果。”
青春的我们,也许经历过聚散和离分,也许尝受过怀疑的眼神,可我们的生命却不断的延伸。在这个热气腾腾的年纪里,每个人都是在横冲直撞的成长。在黑暗里,我们守着光亮,不断地失败,又再次开始,亲爱的,我知道你很累,可我们都不要放弃,你终将与光明相拥,好吗。我们的人生,正青春,所以你要过的值得。
人生读后感13在成长的过程中,磕磕绊绊总是难免的,受一次,对生活的理解就加深一层;失败一次,对人生的感悟就增加一级;一次次磨难把我们锻炼得日益成熟。《读懂人生》――一部关于成长的。
在书中,我们明白了希望在每个人的前面,当一个人打翻了命运的灯盏,眼前一片漆黑时,只要我们的心灯不灭,心中深信,希望就在前面,便能重新找到人生的曙光。从前,我总认为学习是枯燥、无聊的,但是,现在我明白了,一个人无论他现在多大年龄,他真正的人生之旅,是从设定目标的那一天开始的,因为只有设定了目标,人生才有了真实的意义。
在书中有一个故事讲道:有一农民,只读到两年初中便辍学回家,帮父亲种地,但19岁时,父亲去世了。接着,他便去养鸡,结果鸡得了鸡瘟,全死了,就在这时,他的母亲也因为受不了这个刺激而离开了人世。之后,他又去酿酒、捕鱼……能做的都做了,但都没能赚到钱。35岁时,他去买了一辆手扶拖拉机,没到半个月,这辆拖拉机就载着他冲入了一条河里,他断了一条腿,成了瘸子。
好了,故事讲到这里,大家也许都认为这人完了,他的人生也就如此了,而事实上却是,他后来成了一家公司的老总,手中的资产达到两亿元。一次,有个记者采访他:“在的日子中,你凭什么一次又一次不退缩?”这时他喝完了手中的一杯水,说:“如果我松手,这只杯子会怎么样?”记者说:“摔在地上,碎了。”“那我们试试看。”他说,接着手一松,杯子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声音,但却没有碎,因为这只杯子是用玻璃钢制成的。
没错,我们也正是少了这只玻璃钢杯子的精神,即使摔在地上,也只会听到声响,却不会破碎。
岁月如歌,或如诉如泣,或慷慨激昂,或低回婉转,或浅浅吟唱,我们用心灵去看,就能看懂生活;我们用心灵去品,就能读懂人生。
人生读后感1422岁的我其实对于人生没有太多的领悟,读完路遥先生的《人生》有为高刘爱情的唏嘘,也有对上帝视角的命运产生怀疑,更有对于梦想对于选择的思考……
用现在的一个词来说,高加林在很多离爱情很近的女生眼中就是“渣男”,他抛弃了满心满眼都是他的巧珍,为了走出黄土地走进城市选择了亚萍。可是不可否认的,加林挣扎过在能与他高谈阔论国际时事的亚萍与细碎关心只知狗皮褥子的巧珍之间,他挣扎过,只能说在那个时期的高加林心中的价值排序,事业高于爱情。别人的选择无可指摘。
从高考未中到教书再到被撸回到土地,从通讯员到风光大记者再到一无所有回到土地,会怀疑人生是个圈,都兜兜转转回到起点。是与命运对抗的失败吗?好像也不是。不管是幸福也是苦难,都是生活。说实话,挺佩服加林的,充满苦难的生活中,一直没有停下逐梦的脚步。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因此,尽管加林为人所齿,但他身上那股不服输的劲儿也值得欣赏。
常说人生的选择,关键处也就几个,多是在年轻时。22年没有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事,小风小浪到了今天。会遗憾有几句话为什么当时没说,会遗憾为什么七选三这么草率,为什么之前不知道自己喜欢的热爱的究竟是什么,会遗憾大学四年虚度了近两年,会遗憾为什么不能努把力,会遗憾没能去到梦想中的学府……太多的遗憾和选择有关,很多时候是错过了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读《人生》的时候竟有些羡慕加林,他一直都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的。
不论什么选择,都应该无愧于心。德顺老汉说加林丢了金子,丢的不仅仅是那个赤诚爱慕于他的女孩子,丢的还是他为人的一些坚守。选择师范,源于热爱,选择东城,始于缘分。
希望十年后再读《人生》能有新的感悟。
人生读后感15最近视力严重下降,周末两天啃了三本《平凡的世界》,昨晚又啃了马老师推荐的书,他说“《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没错儿,路遥的小说就是让人忍不住想要一口气读完,舍不得放下。
《人生》主人公高加林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在县城当了三年的老师。但没想到被书记儿子顶替了教师职位,被迫回到了农村,全家都陷入深深的绝望。作为家中独苗,虽然是农民的儿子,但他从小也是被娇生惯养的,没有干过农活,他自己也极度排斥当一个农民,因此感到绝望,每天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
第一次去卖馍,作者对他内心的活动描述的很细腻,让我们身历其境的感受到高加林当时的困窘,难受,最终躲进图书馆短暂忘记这个痛苦。但天黑才发现自己还没有把馍卖出去,回去的路上碰见村里的姑娘巧珍,巧珍热情的帮他卖掉了馍,后来美丽善良的姑娘巧珍向他表白了,他感觉自己应该就是一个农民了,所以接受了原本排斥的这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姑娘,跟心爱的人勤勤恳恳的生活着。
正当他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的时候,他突然被提升为干事去了县城工作。重新回到城里,当了记者,一次次优秀的表现,让他很快脱颖而出。干部子弟黄亚萍向他表白了,和巧珍比,亚萍更活泼,时髦,甚至有些任性,但他们有很多的共同话题,他动摇了,也最终选择抛弃那个曾经在他人生低谷陪伴他的巧珍,看到此时,有点难受。
好景不长,他因走后门调动工作被举报,他又被迫得回到农村去。他和亚萍分了手,沮丧的回到了村里,但巧珍已经却嫁给了别人,尽管如此巧珍还一直帮他张罗着让他去当教师,加林懊悔不已……曾经一度以为自己自命清高,现在却已经释怀。
高加林不愿意像父母那样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当个农民,他有自己的梦想,他渴望去大城市发展,他究竟对错,真的不好说。也许就像《人生》当中说的那样,现实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谁离开自己的现实,就等于离开地球。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