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观后感汇编15篇

更新时间:2025-02-10 15:31:49
《流浪地球》观后感汇编15篇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流浪地球》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流浪地球》观后感1

过年那几天,我们去看了一场电影。名叫流浪地球。里边说的是很多年后太阳逐渐衰老已经快不能让人类生存了。后来,人们便写想了一个大胆又长远的计划,就是在地球上装置1万,多座推动器,把地球推到离太阳4.5光年的星星,那里有一个和太阳差不多的恒星,人们把这个计划叫做流浪地球计划。

而推动地球需要很多燃料火石所以人们没事儿就在挖矿挖矿,但是地球一旦脱离太阳,就会变成冰球。所以人们建立了地下城,但由于地下城无法容纳所有人都住进去。所以人们便采取抽签的方式淘汰掉了大部分人,只有少数人口还活着。

而这其中就有着一位宇航员的儿子名叫刘启。而他的爸爸刘培强在他两岁的时候就是执行流浪地球计划了。而刘启也很恨他爸爸。因为要进地下城的时候他妈妈病危可在不走地下长的通道就关了,所以只好直接把她给火葬了。

然后后来木星引力把地球吸走了。后来又发生了一大串内容。地球就快毁灭了,结果联合国政府采取了另一个备用计划——火种计划。

因为空间站里装置几十万个受精卵和人类所有的历史,所以空间站弃下了地球。去寻找新的家园但是最后刘启想到了一个办法,但最后牺牲了刘培强中校。才使得地球又存活下来。

而这部电影让我知道要有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坚持不懈的毅力才能成功。

《流浪地球》观后感2

爸爸带我去观看《流浪地球》电影,其中北京第三交通局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这句话至今回响在我耳边,该片讲述一个拯救地球是故事,却绝非科学。不管是早期的科学家、绿色和平运动的发起人、参与者还是后来的好莱坞编剧们;人类只是地球上的一个有限的物种,地球存在于人类之前,人类灭亡之后,地球也会依然存在着。人类诞生之前的无数个亿之前,许多物种诞生,许多物种毁灭。人类灭绝之后,地球的故事还会继续。地球不是人类的,人类只是地球的过客。人类不可能毁灭地球,人类只可能毁灭人类自己。所谓现存的原子弹可以将地球毁灭多少次的言论和臆想,也是人类的坐井观天。

明白了这样一个事实和常识,所谓人类拯救地球,就是一种天方夜谭。这种天方夜谭一方面来自人类自我认知的膨胀,他们以为自己可以主宰地球了;另一方面来自人类某些英雄主义情愫,其余的则是人类的自欺欺人和功利需求。而且,人类的自欺欺人和功利需求则是拯救地球最强大的叫嚣。知道了这些,要拯救地球的是一些什么货色,也就一目了然了。

文学的比喻是,对于地球来说,人类就是尘埃;对于宇宙来说,地球就是尘埃。而当微不足道的尘埃野心勃勃地宣称要改变整个大海和天空的时候,只有傻瓜才会相信这个闹剧是真实的!

我们只有爱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才能让家园更美丽!

《流浪地球》观后感3

大年初一的春节档电影《流浪地球》现如今票房已突破20亿,豆瓣上的影评从7.4分上升到7.9分,赶上这一波热潮我也去看这部电影。

影片讲述了人类为了拯救地球,阻止地球被木星吞噬所展开的全球救援行动。主人公刘启带着妹妹朵朵用换来的航空服到达地表,偷着姥爷的车卡启动运输机;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遇到地震随即被救援队征用运输火石前往杭州供发动机使用。

为了给火石提供能量,救援队员被冻死;为了让姥爷能多活几分钟,救援队员被下降的电梯压死;在联合国放弃拯救地球的方案时候,朵朵和刘启依旧在用自己的力量带动其他人一起拯救地球;在国际空间站要求中国航天员刘培强进行休眠的时候,为了儿子他没有那么做,反而在最后时刻选择牺牲自己用空间站剩余的30吨燃料撞向木星,使地球远离木星,人类得以拯救。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面临着地球消失的局面,大多数人选择与家人团聚,放弃韩朵朵一次次传递的希望和拯救方案,因为人们不相信还有挽救的可能;有人选择开抢结束自己的生命、有人想吃家乡的美食···处处充斥着绝望;但救援队依旧前往发动机总部动员自己的力量把火石推入发动机内,千钧一发时候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人将火石闸门推动,并成功发射到木星。

个人的力量团结起来就是一个国家的希望,那些为了全人类做出贡献的人都值得被尊敬。

《流浪地球》观后感4

我听说《流浪地球》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今天我父母也带我去看了电影。

这部电影讲述了地球毁灭的故事。人类需要发动机来保持地球运转。人们被迫建造地下城市并住在这里。陈奇和他的姐姐和爷爷也在这里生活了17年,而他的父亲作为宇航员在空间站生活了很长时间,以保护地球。怀着对地球上世界的好奇,有一天陈奇把他的妹妹带到了地上。结果,他因偷爷爷的驾照和非法驾驶而被警方逮捕,他来救他们的爷爷也卷入了事故。这时,因为地球被木星的引力撕裂,他们逃离了危险。在去避难所的路上,他们的车被救援队征用了,救援队将把燃料燧石运送到引擎。于是他们开始运送弗林特。爷爷在危险的旅途中去世了。当陈奇和他的妹妹心碎的时候,更糟糕的消息传来,地球即将与木星相撞,地球将被毁灭。就在所有人都放弃的时候,陈启发动员所有人用发动机发射导弹摧毁木星。尽管尽了一切努力,还是没有成功。这是陈奇的父亲,为了拯救地球和打开空间站,他炸毁了木星。尽管许多人在这个过程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正是他们的牺牲带来了更多的生命。

通过看这部电影,我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此,我呼吁每个人爱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我希望电影中的事情永远不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生。同时,我也学会了遇到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只有坚持才能走向成功。

《流浪地球》观后感5

今天在电影院看了最近很火的《流浪地球》,可能是荧幕和座位的问题,3D效果倒是没有很震撼。先从观感来说吧,没有很震撼,也没有很煽情,可是要表达的主旨却很正面。影片很明确的表示出我们要爱护地球,同时也很符合我国一直很倡导的和平共处,全世界都是一家人的理念。还有一点很触动我的就是,我们需要深思一下,大数据时代人们对数据的盲目相信的后果,人们对人工智能的依赖和控制真的不会出现被反控的情况吗?在影片中地球避免与木星相撞的几率是零,大数据测算出这样的结果,广而告之,大家要放弃,但是大数据没有算到,人类是这些冰冷的数据,中无法预测的变数,所以人类选择了坚持,选择了奋力一搏,选择了自我奉献,最终地球也逃离了,人类文明得以继续延续。

这部影片当中广受争议的,还有剧中的特效,有些人认为这种特效与好莱坞大片相差甚远,另外,有些人就会比较客观的评价说,凡事都有个过程,这样的特效水平比以前已经好多了。其实我更倾向于后者,我们的'科技在进步,我为有这样一个伟大的祖国而骄傲。

最后就是这部电影在拍摄过程中,人多而杂乱,这可能也跟我国是人口大国有关吧!总会有一种人多力量大的感觉,所以在影片中也充分体现了,只要人们团结在 ……此处隐藏2390个字……的科幻小说改编成了电影,我心想这一定是中国为数不多且十分好看的科幻片了。

一开始,吴京饰演的刘培强就给自己的儿子户口讲述有关木星的知识,也借此说明了当时太阳系的状况和其他背景。我认为这样拍不仅给后文埋下了伏笔还给当时的背景作了介绍,十分巧妙。这种方法应该也能用在作文中,借助故事前的对白从而达到旁白的效果。

中间这部分,在户口的姥爷死了这时,CN1711-11救援队的一名队员为了救户口的姥爷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姥爷的生命,我想这一定说明了整个救援队并非只在乎“火种”的安全,虽说户口不知道,但这已经让观众明白了。

在最后,户口把点燃木星的计划告诉了他的爸爸刘培强,带着一队人开始救援行动,却发现推进器的“波”无法触及木星,刘培强就操控飞船去“撞”木星。这种力量一定是真正的父爱以及军人的品质。

全片最后一句,“地球活了!”我认为意味深长。一是指地球死里逃生逃过一劫。二是与小说中一句著名的活相呼应“太阳死了!”一个是九死一生的激动,一个是无力回天的无奈。

整个影片中,最终让韩朵朵相信“希望”的一定是户口的不屈,刘培强的无私和奉献,这也是影片的精髓吧!

《流浪地球》观后感12

希望是什么?也许在看《流浪地球》前我无法回答,因为以前的我对这个词没有任何感想,而现在我明白了——希望,他让人有了方向,有了前进的动力。

为了拯救地球,人类超乎想象地团结一致,耗尽了一切资源在地球表面制造了1000台“行星发动机”。将地球推离太阳系,去往4。5万光年外的新家园。上面的文字就是《流浪地球》的大致剧情。虽然听起来让人匪夷所思,但是看了这部影片后,你绝对会被震撼感动。

在“受木星引力影响”的灾难面前,机器人MASS选择了生存,而人类,有感情的我们选择了希望,选择了“我们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韩朵朵,这个“问题少女”,在这场灾难中成长为了一个坚强的女孩。她目睹了爷爷的去世,见证了哥哥的坚强,在最后的困难面前,她看到了同伴们不停地努力着,而自己却无能为力。于是,她想办法接通了全球广播,号召其他救援队来到“苏拉威西三号转向发动机”进行战斗,号召他们选择希望。

也许,在宇宙目前,人类显得微不足道,可人类一旦团结一致,选择希望,那力量就足以震惊宇宙。《流浪地球》想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个:无论在哪里,无论做什么,都要有希望,朋友是希望,爱人是希望,亲人是希望,家,也是希望。

《流浪地球》观后感13

“北京市第三区交通委提醒您: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每每想起这句话,便能想到刘启开着车横冲直撞的画面......

你想象过太阳即将毁灭时人类将会如何应对吗?在刘慈欣的著作《流浪地球》中,人类使用上百个助推器推动地球前行,寻找新的家园,同时设立空间站随时指引地球的行进。

虽然这是一部科幻片,但泪点也处处存在。当所有助推器停止运作,各个国家展现出了非凡的团结能力,到处运送能使助推器再次运作的火石,以保证助推器正常工作。即使路上困难重重,生死未卜,也依旧在所不辞。

当地球极有可能与木星相撞时,刘启一行人冒着生命危险点燃发射最后一颗火石,同时在空间站的刘培强中校(刘启父亲)的之后,强行停止休眠状态请求上级帮助地球脱离危险,但联合国却坐视不管,停止了空间站对地球的指引工作。

“moss,你这是叛逃!”

当刘培强中校气急败坏地说出这句话时,我感到了他骨子里强烈的、深深的爱国之情,最后,他不顾劝阻,带着空间站30万吨燃料,去与发射出来的火石进行“对接”,点燃了木星上的氢气,凭借强大的冲击波推开地球。而他,永远地变成了宇宙中的一颗星星。

影片中,有不少人为了拯救地球而牺牲。我忘不了刘启声嘶力竭地呼唤命悬一线的爷爷时的绝望,忘不了韩朵朵在广播中求助时的无奈,更忘不了刘培强义无反顾点燃空间站时的果敢......他们都是英雄,为保护地球而生的英雄!

《流浪地球》观后感14

太棒了!刘慈欣的小说终于拍成电影啦!大年初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国产第一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心情十分激动。

《流浪地球》讲了一个脑洞十分大的故事。未来的某一天,人们发现太阳在急速老化,快要炸了,人类唯一生存的办法就是逃离太阳系。最近的适合居住的星系是4.2光年外的比邻星(哦,也就是三体人的故乡)于是,人类建造了1万个行星发动机,遍布世界各地,这样就能把地球推离太阳系。但是把地球搬家的步骤很繁琐,总体需要五个步骤,人们把这五步分别称为刹车时代、逃逸时代、流浪时代Ⅰ(加速)、流浪时代Ⅱ(减速)、新太阳时代—这就是“流浪地球计划。”完成这个计划需要经过2500年的时间,整整100代人。

人类为了生存,艰难前行。但危险马上来临了……我们是否有勇气,带着地球去流浪?影片的最后这句话让我感动流泪:不论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决定,选择希望!

看完影片后会发现,原来,不是所有的主角都是贯穿全剧的英雄,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有成功的结果,也不是所有失败的任务就彻底没戏了,更不是说拯救地球只是靠着谁的一腔热血和激情就可以办得到。在《流浪地球》里我们看到了一种理念,一种将全人类团结在一起“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理念。我们也看到一种一直期待的场景,全球各地区各民族的人们,为了同一个目标“让地球和人类活下去”,团结在一起。

《流浪地球》观后感15

初十,我和瑞一起去看了《流浪地球》这部豆瓣评分9、6的国产科幻电影。在兑换票的时候瑞还有些许的犹豫,是看《流浪地球》还是看《熊出没》最后还是选择了《流浪地球》。

近未来,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为了自救,人类提出一个名为流浪地球的大胆计划,即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用2500年的时间奔往另外一个栖息之地。中国航天员刘培强在儿子刘启四岁那年前往国际空间站,和国际同侪肩负起领航者的重任。转眼刘启长大,他带着妹妹朵朵偷偷跑到地表,偷开外公韩子昂的运输车,结果不仅遭到逮捕,还遭遇了全球发动机停摆的事件。为了修好发动机,阻止地球坠入木星,全球开始展开饱和式营救,连刘启他们的车也被强征加入。在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中,无数的人前仆后继,奋不顾身,只为延续百代子孙生存的希望

电影结束儿子和我说:妈妈,这是我第一次看电影流泪,虽然只是几滴眼泪。儿子被电影里的亲情和中国人那种克服万难万众一心的精神深深的感动。尤其是刘培强最后和儿子的对话还有牺牲自己挽救地球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牺牲小我挽救众生。人类如何自救,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电影中刘培强为了人类能够更好的生活,为了地球在空间站一呆就是17年。姥爷为了照顾两个孩子也可以说是呕心沥血,刘户口对爸爸有深深的不理解,但是最后爸爸选择牺牲自己的时候他还是宁可要爸爸,说明他还是爱爸爸的,他还是期待爸爸回到他的身边

看了电影心中有太多的感慨,感觉表达不出,希望我们都能够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流浪地球》观后感汇编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