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合集14篇

更新时间:2024-08-02 06:56:21
傅雷家书读后感合集14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

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强烈感受,便是“爱”之一字。父母是怎样爱着我们的,夫妻之间应当怎么相处为宜,究竟怎样爱对方,怎样爱你自己,怎样跟外人相处,在寄予其子傅聪的书信中,傅雷先生发于肺腑,吐尽心血,娓娓道来,仿如潺潺流水,漫过我的心田。

傅雷先生当初与朱梅馥女士结婚,或许是是因为门当户对,或许是因为青梅竹马,或许是知根知底,总之不是因为爱情,所以婚后几年,傅雷由于年轻的心太过飞扬,做了不少荒唐之事,不仅伤害了夫人的情感,也没有尽到多少照顾孩子的责任——最初,他不是一个好丈夫,也不是一个好父亲。

傅雷先生最初不是好丈夫、好父亲,但是到了他写《傅雷家书》这些信件时,他跟夫人关系和睦,相敬如宾,对傅聪满怀愧疚,关怀备至,这时的他,传达出的那种“爱”之力量,震撼人心,不能不让人为之感动。

我读到一些傅雷先生“啰里啰嗦”,仿佛和尚念经一般的追问,“看照片,你并不胖,是否太用功,睡眠不足?还是室内拍的照片,光暗对比之下显得瘦?又是谁拍的?在什么地方拍的,怎么室内有两架琴?有些背后有竞赛会的广告,是怎么回事呢?通常总该在照片反面写印日期、地方,以他他日查看。”——这般密不透风的关爱,一般人能受得了?如是我,简直要疯了。

然而在每月一两封充满音乐和艺术相关知识点的啰嗦语言中,却又能够读出一位老父亲的竭尽心力,使人愣怔良久,长叹一声。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想起我的父亲母亲,虽然他们与傅雷先生文化程度相差巨大,其关爱子女、为子女担忧之心却无差别,都是一般唯恐受伤害,都是一般小心翼翼,都是一般爱子更胜爱自己——可怜天下父母心。

父母是怎样爱你的,父母究竟有多么爱你,读一读《傅雷家书》,当有一番体会,进而能够对父母少一分不耐烦,少一分对抗,多一份理解,多一些主动沟通的意愿,我想这也是这本书被选为初中必读课外书的最大原因。

傅聪出国留学学习,受到极多国家支持,可以说是国家财力和国家关系培养了他。但他学成之后,惧怕国家当时的政治混乱,不顾父母的殷切呼唤和安危,没有选择归国,而是辗转跑到英国发展,其爱国之热忱与尽孝之义诚,跟同时代的那些大师相去甚远,让人佩服不起来。而傅聪三段婚姻皆为不幸,也让人怀疑傅雷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否值得借鉴。

我觉得我们不要直接去学习傅雷先生教育傅聪的手段,本就不可学,傅雷先生自己字里行间都在检讨呢,而是应该去体会傅雷先生表现出来的价值观与为人处事之道。

在自我批判精神和自我意识方面,其表达了几个观点。一是时时警惕,天下事有利必有弊,有长必有短,面对新感受,当以冷静而强有力的智力,仔细分析;二是把自己的思想写下来,写下来需要正确精密的思想,所以写在纸上的自我检讨,格外什么,对自己也印象深刻;三是对于过去的事和人生起落,要明白“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与低潮中浮沉“,应当在高潮中不至于过分紧张,在低潮中不过分颓废,正视现实与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并做将来的借鉴。

在工作与休息上,傅雷先生提倡经常体会艺术,每月要郊游几次,接近大自然,认为这是调节身心、保持敏锐、保证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你离开琴,沉浸到大自然中去,多沉思默想,反而对你的音乐理解和感受好处多。人需要不时跳出自我的牢笼,才能有新的感觉、新的看法,也可有更正确的自我批评。”“多和大自然与造型艺术接触,无形中能使人恬静、旷达,维持精神与心理的健康。”

在教育目的方面,傅雷先生认为“人的伟大在于帮助别人,受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积聚更大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绝对不是盲目的`自我扩张”。

在经济上,傅雷先生强调:“越是轻视物质越需要控制物质,想要保持艺术的尊严、人格的独立,控制物质更是最迫切、最重要的先决条件。”唯有经济有确实保障,才能维持人格的独立。凡不长于理财的人,少有不吃银钱之苦的。肖邦跟经理人谈起利益,也是寸步不让的。

在婚姻上,傅雷先生写到:“成功的婚姻不仅对当事人是莫大的幸福,而且温暖的光芒和无穷的诗意一直照射到、渗入透双方的家庭。”他强调双方应当互相理解,共同修炼。“共同的理想、感情,需要长期不断地灌溉栽培,不是光靠兴奋时说几句空话所能支持的。而一本正经地说大道理,远不如日常生活中琐琐碎碎的一言半语来得有效。”只有平静、含蓄、温和的感情方能持久。

最后,借用傅雷先生的一段话送给青年人:“这是你一生中的黄金时代,希望你好好享受、体验,给你一辈子做个最精彩的回忆的底子。眼看自己一天天地长大成熟、进步,了解的东西一天天地加多,精神领域一天天开阔,胸襟一天天的宽大,感情一天天的丰满深刻:这不是人生最美满的幸福是什么!这不是最隽永最迷人的诗歌是什么!孩子,你好福气!”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2

这本书是傅雷的家人将傅雷夫妇与傅雷的儿子的来往书信辑录而成的。收录了从1954年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尤其是长子傅聪)的家信100多封。

楼适夷说过“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在傅聪成长过程中,虽然与父母分隔两地,却一直联系着,彼此牵挂着。他们以书信的方式进行交流与沟通。傅雷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关注着他们的成长,也在一封封来信中教会了他们许多。

在傅雷与他的两个孩子们的家信当中,他首先强调的就是做人的问题。在1959年3月12日的信里只有短短的四行字,其中三行分别写到“一、对外只谈艺术,言多必失,防人利用。”“二、行动慎重,有事多和老辈商量,三思而行。”“三、生活节约,用钱要计算。”这三点虽然字数不多,却包含了许多做人道理,“谨慎、三思、节约”。想必这三点也是父母经过挫折以后总结出来的或是别人得出来的结论,这也许是他们自己认为非常正确,也深受启发的句子。他们这样教导孩子是为了让孩子以后少走弯路。虽然语言严肃,但也体现出父母对孩子浓浓的爱。

看到这一段,就突然联想到了我自己。许多时候有些问题没有与父母进行讨论,甚至没有与他们进行交流,就自己盲目的做了决定。结果到最后才发现,自己的决定不正确,或者说有更简单的处理方法。如果当时能和他们进行讨论和想法的交换,也许就能省下很多时间,也能少遇到一些麻烦。所以,渐渐的,不管大事或小事,我都与他们交流和探讨,也学会了许多。而在节约用钱的问题上我认为傅雷先生教育的很好。不管你多有钱,也不管这些钱来源渠道是什么,都需要去珍惜,每花一笔钱都需要去记录。我就是一个例子。盲目的花钱让我发现自己的皮夹永远是空的。如果每一次自己的多少钱花在了什么地方都进行记录,就能有效避免盲目花钱或者浪费钱的种种行为,也能清楚的知道自己每一笔支出和收入的来源。

傅雷和他的孩子的书信中不 ……此处隐藏20201个字……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对儿子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

该书由于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

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在书中我也读懂了自己面对以后的生活不是手忙脚乱地去过。而是控制好每一件小事,让自己的生活秩序有条不紊,不去因为琐事而放宽自己的事业要求。不因为自己要做一些额外的工作而影响了自己分内的学习任务。做好自己,老师的作业认真完成,同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和父母多沟通。分享自己的想法,让他们理解你,懂你。

通过这些书信,不仅儿子和亲人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通过这一条纽带,也使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后来的事实证明不管国内家庭所受到的残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恶名,他始终没有背弃他的祖国,不受祖国敌对者多方的威胁利诱,没有说过或做过有损祖国尊严的言行,这就是一个父亲对一个儿子的熏陶,这与父亲在数万里外,给儿子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时间,距离都不是问题,有心的父母,你那颗不眠的爱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书,人生的加油站。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4

读《傅雷家书》感受最深的当然是傅雷夫妇对孩子的那种无私的博大的爱。傅聪从小就极有音乐天赋,20岁时留学波兰,这是他第一次离开父母:

车一开动,大家都变了泪人儿,呆呆的直立在月台上,等到冗长的列车全部出了站方始回身。回家的三轮车上,个个人都止不住流泪。敏(傅聪之弟)一直抽抽噎噎。昨天一夜我们都没睡好,时时刻刻惊醒。今天睡午觉,刚刚朦胧阖眼,又是心惊肉跳的醒了。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少年来没尝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难过,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经验。今儿一天好象大病之后,一点劲都没有。妈妈随时随地都想哭,--眼睛已经肿得不像样了,干得发痛了,还是忍不住要哭……

这是家书收录的第一封家信。傅雷对孩子要求极严,他为人极为严肃,甚至刻板、不近人情。妻子朱梅馥女士是傅雷青梅竹马的恋人,两人情深意笃,相敬如宾。就连她也说有时和傅雷在一起是“精神上备受折磨”。傅雷性格倔强,一生追求艺术第一,真理第一;而傅聪年少气盛,更是一个“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人,所以导致后来的父子反目,傅聪离家出走。其实还是性格使然。但这件事对傅雷的打击很大,在这封家书里傅雷表达了作为一个父亲的真诚的愧疚之情。自从有了元元之后,我身兼老师和父亲的双重身份,对傅雷的这种感情应该说是体会更深。我现在明白了并且有了一个结论,这个结论也许有的人不会同意,那就是:一个没做过父亲(母亲)的人也绝不会是一个好的老师。在我看来,在很多方面做父母和做老师是相通的,他们面对的都是孩子,都是要教育的对象,并且都是未成年人,而父母或老师手中有一种权力,这种权力好象是天生的,你拥有它是天经地义的一样,所以我们有时就不免滥用这种宝贵的权力而做出一些让人后悔的事来。傅雷其实就是这样,他可能觉得作为父亲,管教儿子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且做父亲的拥有不容质疑的绝对权威,他不允许儿子来挑战这种权威。其实做老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试想想,当老师这么多年,做出的伤害学生的事情还少吗?给他们带来的身体上和精神上的伤痛还少吗?真是不堪回首,不敢回首啊。

再看这一封: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烦恼。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这哪里是一个著名的翻译家、艺术家写的文字呢?这分明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邻家老者对孩子的喃喃细语、絮絮叨叨啊。但就在这些朴实无华的文字里包含着父母对儿女多少的爱恋和期盼。我读这些文字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想起自己的父母,想起天底下所有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同样的道理:做儿女的也只有自己做了父母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做父母的这种感情。

儿女的婚姻大事历来是父母最关心最操心又最担心的事。傅聪英俊潇洒,身材修长,才华横溢,温文尔雅,更兼艺术家的气质和禀赋,多少女孩子对他表达爱慕之情。加之一个人长年在海外,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孤单和寂寞可想而知。做父母的深知这一点。但是为了孩子的事业,他们苦口婆心,循循善诱,一封封家书就像温暖的火种不仅安慰了异乡的游子孤寂的`心,也照亮了他前方的路:

其次我不得不再提醒你一句:尽量控制自己的感情,把它移到艺术中去。你周围美好的天使太多了,我怕你又要把持不住。你别忘了,你字誓要做几年清教徒的,在男女之爱方面要过几年僧侣生活,禁欲生活的!这一点千万要提醒自己!时时刻刻防自己!一切都要醒悟得早,收蓬收得早;不要让自己的热情升高之后再去压制,那时痛苦更多,而且收效也少。亲爱的孩子,无论如何你要在这方面听从我的忠告!爸爸妈妈最不放心的不过是这些……

再看看妈妈写给儿子的话:

幸运的孩子,你在中国可说是史无前例的天之骄子。一个人的机会,享受,是以千千万万人的代价换来的,那是多么宝贵。你得抓住时间,提高警惕,非苦修苦练,不足以报效国家,对得住同胞。看重自己就是看重国家。不要忘记了祖国千万同胞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为人类的幸福而努力。尤其要想到目前国内生灵所受的威胁,所作的牺牲。

这才是真正的爱、博大无私的爱!这是抛弃了狭隘的小我,成全了高尚的大我的爱。在最隐私最坦诚的家书面前,傅雷夫妇为孩子做出了表率,表现了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道德和良知。这种高尚的品德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可惜在现在的时代我们渐渐离它而去了。傅雷夫妇堪称天下所有为人父母者学习的楷模。

花了一个月时间,利用晚上休息前或其他一些零碎时间完成了《傅雷家书》一读。

当要回头写读后感时,我觉得很不容易。因为全书收录的这些家书,可谓篇篇精彩,字字珠玑,做笔记或任何总结概括都有可能损害这部经典之作。所以,在这里我只是记录一些一读该书后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达的重要思想。

《傅雷家书读后感合集1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