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5篇

更新时间:2024-11-07 09:05:15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三化学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

氧原子构成。

⑥每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

⑦每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

⑧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反应需要的条件是通电。

⑨2分子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2分子氢气和1分子氧气。

⑩电解时产生的氢气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

二、通过分析比较五个化学反应中哪一个最适宜在潜艇里制氧气。

通电

①加热高锰酸钾2KMn04====2K2MnO4+MnO2+O2↑

②电解水2H2O====2H2↑+O2↑

③在常温下使过氧化钠(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2Na2O2+2CO2====2Na2CO3+O2↑

MnO2

④加热氧化汞2HgO====2Hg+O2↑

⑤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2H2O2====2H2O+O2↑

学生发表意见:

学生1:选取电解水。潜艇是在大海里航行,水资源广泛,潜艇里又可以发电。

学生2:选取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生成物为固体和液体,容易分离。

学生3:选取在常温下使过氧化钠(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利用了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循环再用,保护环境。

没有学生选择加热高锰酸钾和加热氧化汞制取氧气。这大概学生已知其原因。

学生讨论、分析,气氛热烈,分析细致,有独特的见解,收到较好的效果。

最后从条件、药品、环保等多角度进行比较,选出合理答案:最适宜在潜艇里制氧气的方法是常温下使过氧化钠(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与其它方法相比,该方法的优点:常温下能进行反应,且利用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作反应物。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2

新课程的实施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给课程注入了新的生机,给教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的《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为化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化学教学正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生巨大的变化,广大的化学教师响应积极,他们认真理解新的化学课程观,学习新教材,逐渐树立起了新的化学教学观。

(1)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减小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思维方法。

近几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近几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4)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并用于指导自己得教学,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5)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就可以获得较高得分数。

反思: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化学教学设计是一个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一个成功的教学离不开成功的设计,只有充分地酝酿、思考、驾驭教材,引导学生,才有可能使我们的教学精彩纷呈,高潮迭起。虽然新课程关于化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是在教学中及时的反思对于我们的成长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我们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才能使我们及时地发现问题,冷静地分析与解决问题,认识到理念与实践的差距,从而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更好地引导学生“学”;在反思中实践时,我们找到理念和行为之间的差距,从而才能使新的教育理念,内化为个人的教学行为,对于成长为新时期专业人才、复合人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很有裨益,同时也最大限度的给予学生最负责的教学。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3

教师要自觉深刻反思自己:不是新教材不好教,而是自己观念方法太陈旧。明明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仍要滔滔地讲,以致“不把学生讲烦不罢休”,“不把学生讲睡不罢休”!司空见惯,并非耸人听闻!甚至我们不得不注意这样的事实:尽管教师讲的枯燥乏味,学生竟然仍能在教室里一节一节安静的端坐着,一晌一晌安静的端坐着,一天一天安静的端坐着,学生这样的修养,难道不值得我们愧疚和钦服?教师在师范院校接受的仍旧是这种灌输式教学模式,自然对这种教学方法得心应手,而对自主、合作、探究新课改学习方法陌生和抵制。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如何实施?全国各地,都有了很好的探索。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提纲引领、自学展示”,西峡“三疑三探,运用拓展”,张熊飞“诱思探究、流程三段”等,都是体现新课改精神的很好的探索。这些先进典型对国家新课改的实行,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在学习这些先进典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和问题,导致效果不理想,这些主要问题有:

一、质量意识偏差。

没有树立面向全体,没有全面质量意识,而仍然是面向少数尖子生,南辕北辙,应 ……此处隐藏13396个字……要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得先让他们学会主动思考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的陈述更少了、提问更多了,学生思考与回答问题的机会也就越多了。让学生在不经意中树立这种观念——想知道为什么,不能再坐等老师的讲解,自己要先行思考。对于后进生,我将教学要求适当降低、教学进度适当减缓、课后作业量适当减少,让他们觉得这门课程并不难学、并能保持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我也始终坚信——我们的后进生是“一桶金”。

二、虚心学习、加强同事间的合作

两年初三教学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与同事间的合作、特别是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新教师接受新信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可能要优于老教师,但缺乏教学经验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若在教学活动只没有一位“指路人”,我想我会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要多走很多弯路。

我的带教老师——刘荣权老师——从带教我的第一天起,就毫无保留的将他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资源与我分享。在互相听课、评课活动中,刘老师更是不断地为我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二期课改”背景下,从备课到上课等许多环节都与过去传统的方法有所不同,但过去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对我的影响又十分深刻,以致在课堂教学中时常出现“新教师、老教法”的局面。因此,刘老师每次听课后给予我开导,为我所上内的容进行了重新设计和策划,并主动给我上示范课。在这一次次的听课、评课活动中,我潜移默化的转变了过去的一些观念,对正在进行的“二期课改”有了新的认识。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4

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学生分组实验的反思

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更重视学生对实验的探究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本事,但从实践过程中,我觉得新教材在实验资料安排上,高估了初三学生现阶段的实验本事,也高估了普通中学实验室的硬件配置和人员配置。下头我以初三化学二氧化碳性质的学生分组实验教学经历为例,谈谈本人对这方面的反思。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中会出现些什么问题呢我想,没有亲身经历的教师,哪怕他的化学知识多么丰富,实验本事多么强,都难以想象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出什么问题。

(一)制二氧化碳的盐酸浓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一般来说,多数教师只注意到盐酸浓度不能太高,以防在盐酸挥出发HCl,混在CO2中,从而影响性质实验。可是,如果浓度太低了,将会使反应速度太慢,二氧化碳的量太少,从而导致学生不能检验到集气瓶口燃烧的小木条熄灭。异常是对于象我们学校来说,实验室中长颈漏斗和锥形瓶太少,只能直接用较大试管来组装反应发生装置,学生在制二氧化碳的中途才发现稀盐酸不足,没法直接添加稀盐酸,会十分忙乱,甚至心境不好。那么,稀盐酸以什么浓度才适宜呢以我的经验看来,3~4molL比较适宜。

(二)学生虽然看过教师演示倾倒二氧化碳灭火的实验,但仍然会有13的学生不能成功完成这个实验。

原因很多,比如有的学生是倾倒时集气瓶口没有向下,只是横放,这样会因为蜡烛火焰的热气流将二氧化碳带走,使二氧化碳根本就没有进入烧杯中,从而使蜡烛熄灭;有的则是先把集气瓶上方的玻璃片取开,然后拿起集气瓶再往烧杯中倾倒,这样做往往由于学生动作粗鲁,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甩掉了;有的则是由于收集守二氧化碳后放置时间太长,二氧化碳已经跑掉了一部分;有的则是由于蜡烛太高,火焰高于烧杯。总而言之,学生可能出现的操作错误有很多会超出教师的想象,而教师们又往往高估了学生的实验本事。从我个人经验来看,由于初三学生才接触化学不久,很多实验还是要先教师演示,再让学生模仿,至少对于普通中学的初中生来说,学生实验还是以模仿为主,如果没有演示和讲解,放手让学生自我探究实验,往往会使实验失败,从而打击学生做实验的信心和兴趣。

(三)新教材中在探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这个实验中,使用石蕊小花和集气瓶,其实操作十分不方便,原因有二。

一是按学生的《实验报告册》上的安排,总共要收集三瓶二氧化碳,花费时间太多,所以应当把集气瓶改为试管;二是实验室自制的石蕊小花实验现象不明显,并且制花成本太高,最好改为蓝色石蕊试纸。如果我们不作这个改善,将会使学生把很多时间花在制备二氧化碳上而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其它实验,并且实验现象不够明显。

总而言之对于初中生来说,实验课中还是要以模仿为主要教育方式。原因有如下几点:

(1)如果你没有把实验过程演示一次给学生看,很多学生就会不知如何下手。

(2)如果你没有布置他们预习实验,而是要求学生自我边阅读《实验报告册》边做实验,你就会发现他们根本就不明白要做哪一个实验。他们甚至懒得问。我发现一些学生收集了两瓶二氧化碳后,竟然不明白这两瓶气体是拿来做什么的。

(3)如果你没有在实验演示中让学生看到药品的用量,他们就会有的人用太多药品,有的人用太少药品。

(4)如果你不反复督促做好实验记录,他们就不会想到要做记录。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5

初三化学教学马上就要进入化学用语部分,在初中阶段所学化学用语主要是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这些又是众多化学用语的基础,所以初中阶段化学用语的学习则显得尤为重要。但学生初学化学用语时,常会感到困难,这就是使得此阶段化学用语的教学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等,以便学生能顺利地学好化学用语,逐步习惯运用化学用语,为学好化学打好基础。

在化学用语教学过程中,为了使教学获得好的效果,一般还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是要让学生理解所学化学用语的涵义,做到“名”与“实”结合。

化学用语是代表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的一系列符号或图式,化学用语不仅代表化学事物,且表达特定化学概念,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的涵义则是化学用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学习化学用语,记忆负担是较重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化学用语的涵义,把符号、图式与物质的特征、化学反应发生和现象结合起来,丰富联想线索,减少机械记忆,增加理解记忆,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记忆效率。

二是要分散难点,合理安排。

化学用语由于数量多,枯燥乏味,成了教学难点,如在教学中把难点分散,则可让学生感觉不难。所以在讲绪言课开始就把元素符号、化学式当作代表某种物质的普通符号陆续出现,让学生多见多写,通过反复出现,使记忆自然形成,到讲这些化学用语时,再揭示它们的内涵,学生就较易掌握了。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作阶段性的归纳小结。

三是加强练习,达到写、读、用三会。

使用化学用语是一种智力技能,不能强求学生一次到位,而要在不断的练习中加深体会,逐步熟练,而且要由浅及深,从易到难,从而使学生达到会写、会读、会用化学用语。在教学中,要注意他们取得的成绩,对于他们的进步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赞扬,学生在不断得到认可的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切忌开始就做难度很大的练习,这样只会增大学习难度,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在学生进行化学用语的学习中,把握好这几方面的教学,就能让学生较轻松地掌握好所学化学用语,同时又发展了他们的记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